
在行动应用领域,尤其是针对消费者市场的 App 产品,一直存在着争议,那就是 Android 平台是否或者何时能够成为门类众多的新创公司进行 App 开发的首选平台。通常人们在此争论中的观点会错误地围绕着一些虚幻指标展开,比如说 Android 系统手机在世界範围内拥有的极大的出货量,或者是 Android 应用的下载量遥遥领先。
然而现实却并不看好新创公司以 Android 平台进行 App 开发首选,无论是在新创公司的开发实践中还是投资人的投资意愿里, iOS App 开发才是被他们摆在首要位置。新创公司如果想要以 Android App 为先头部队,会遭遇工作结构与融资上的双重障碍,而且是不太可能被克服的。
无论 Android 市佔比例如何成长迅速, iOS 仍然是新创公司开发 App 时考虑的平台首选。以下几点事实可以帮助你理解其中缘由:
市佔比例在美国 iOS 依然佔据了极高的市佔比例。随着大批创新型行动应用新创公司走出美国、走向世界,苹果作为 iOS 平台大本营对于开发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2015 年第一季中国市场的 iOS 应用程式下载量已经超越美国,这个基本面在未来也不会有所改变。
开发难度与时间成本我与 Android 应用开发者、第三方应用商店、成熟的新创公司开发团队以及投资人们就 iOS 与 Android 两个平台有过不少交流,我们在交流中得出了一个简单却残酷的现实:打造并发布一款 Android App 所花费的成本是在 iOS App 的 3 到 4 倍。
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複杂的开发工具、繁琐的 APIs 、难以捉摸的高级性能以及大量 QA 问题带来的开发时间碎片化。根据经验来看,一个 iOS 工程师能够完成的开发工作如果转移到 Android 平台上,你就需要用两个 Android 工程师来完成,或者是花出两倍的开发时间。
融资考量新创公司花在打造与发布一款 App 上的努力是受到了融资进程严格限制的。如今的新创公司种子轮融资通常可以拿到 80 -- 120 万美元,拿到了投资的新创公司不仅仅要发布一款精心製作的 App,还要在开始下一轮融资之前向投资人展现出产品的吸引力。
这种资本的限制与多轮融资的需求迫使新创公司必须採取非线性发展道路。新创公司想要活下来就必须拿到种子轮融资,在种子轮融资的时候投资人看的是你有没有强大的创始团队、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好的产品创意;而在 A 轮融资中投资人更加看重你的产品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留住用户,以及你的产品对于未来获利有何打算。
在拿到了 100 万美元去开发 App 之后,新创公司可以请得起一个设计师、一个客户端开发人员以及一个后端工程师。通常来说公司的技术合伙人会兼任后端工程师,而商业合伙人则承担起产品经理的角色。这笔钱大概足够支撑这支队伍利用 18 个月时间去发布一款 App ,同时还要证明其符合产品市场需求。
基于以上种种条件限制,几乎没有新创公司会首先选择开发一款根植于 Android 平台的产品。原因很简单,创始人必须证实自己首选开发的平台产品具有很强的用户吸引力,然后公司才能进一步融资将产品在两个不同的平台上架。
至于作为第二选择的平台产品,通常只是在 A 轮融资中才进行开发。也就是说在种子轮融资是选择开发 iOS App ,向投资人展现产品吸引力,凭藉这个顺利拿到 A 轮投资,然后再去开发适用 Android 平台的 App。
资金限制新创公司种子轮融资拿到的钱只够开发单一平台 App ,这一事实科技圈子都心知肚明。新创公司首选开发 iOS App 不仅仅是为了便宜省事,还因为 iOS 用户对于应用内购买消费能力更强,广告商也更愿意投放 iOS 内置广告。
根据 Facebook 此前针对在线广告的研究,在 iOS 平台投放广告相比 Android 平台要有利可图的多。这对于 Android 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对于 Google 来说也是一个极糟糕的消息。新创公司花在 Android 产品开发上面的钱与时间可没那幺容易收回来。
由于开发 iOS 产品能够更好地证明新创公司的实力,也更容易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从而顺利走到 A 轮融资,因此最能提供创新性服务的 App 总是会最早出现在 iOS 平台上。由于从种子轮融资到 A 轮融资通常需要 12 -- 18 个月,这就意味着创新应用出现在 Android 平台上的时间会大大滞后于 iOS 平台。
当然了,有不少志在创新的新创公司製作出了精美的 App ,但是只要无法通过获取用户证明产品的吸引力,依然会撑不到 A 轮融资就倒闭。
人才流动新创公司从种子轮走到 A 轮融资并非一帆风顺,约有 80% -- 90% 的公司会在这段时间里悄悄死去。新创公司资金限制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非常有趣:这些新创公司大多会被行业内大公司给收购。
由于新创公司在被收购之后通常自身的人事安排就不复存在,因此大公司可以接手一批非常优秀的 iOS 工程师与产品经理,这些人员通常已经具备了 1 -- 2 年的产品开发实战经验。毋庸置疑,当这些人进入新公司加入新项目组之后,会更偏向于 iOS 开发。当他们最终决定离开公司的时候,只要有好的机会他们就会一直坚持 iOS 开发。这种以 iOS 开发为主业的人才流动在新创群体中形成了开发者的良性循环。
虽然从理论上讲 Android 也提供了一种非常现代的行动应用开发平台,然而现实就是新创公司不会将其作为首选。新创公司很难承担得起绕过 iOS 直接去开发 Android 产品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产品平台选择的差异还在不断变大。
无知的人在参考创新产品框架之后通常会认为行动应用市场已经日渐成熟,发展得够好了。我不敢苟同,现实情况就是在 App 层面的软体创新一直在加速发展,创新型软体与硬体的开发成本也日益增加。
我们都知道想要打造出一款有价值的行动应用是非常难的,当我们在考虑开发成本与可用融资的关係时会发现,iOS 相比 Android 已经遥遥领先。 Android 在这方面已经落后太多,对于我来说,Android 平台想要在可用性上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有漫长的路要走。